品牌万里行影响万里品牌影响力万里影响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人物 > 详细内容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访谈录
发布时间:2009/6/15  阅读次数:1486  字体大小: 【】 【】【

           在当今学术界,李学勤先生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文献学家于一身,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涉猎广泛、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勤于著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从2005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李学勤文集》可以清楚地看到,李学勤先生己出版了各种著作30多部,学术论文近500篇,有的已被译成英、日、韩文出版,多部获奖。面对这么一位学术大师,许多人对李学勤先生的读书治学经历非常感兴趣,希望了解他的治学经历,学到他的一些治学方法。笔者带着大家的愿望,在搜集了李先生早期读书治学经历的部分材料之后,又带着相关问题,在清华大学荷清苑拜访了李先生,撰成此文,以飨读者。


              读书成为他小时候最大的爱好

      李学勤先生从小酷爱读书,七八岁起就迷上了上海出版的《科学画报》,每期必买,到上中学时,家里己攒卜一大操,堆在地上大概有一米来高。他说:“我对自然科学的很多知识都是从那上面来的,这些对我以后的工作影响很大。”在上世纪40年代,像李先生这样家境不太好的学生,买新出版的书是相当奢侈的。他记得有一次购买到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复兴丛书》中李书华先生的《科学概论》,可以说是一次豪举。平时能够买来看的,大多数是旧书。那时李先生家住在北京东城区离金鱼胡同的东安市场不远。市场里书店集中在西部“丹桂商场”部分,有古书店,洋书店(中原书店也有许多书摊,价钱比较贵。“丹桂商场”东侧有一条狭窄的胡同,书摊密密麻麻,书价要便宜不少。另外市场东部,靠近杂耍场和润明楼饭庄的二、三道街,也有零星书摊。李先生从小学时便经常去买旧书,看完又卖掉换没读过的。书店、书摊的主人都认识他,称他为“李学生”。他最喜欢的《科学画报》所缺的几期都是书摊上的朋友帮他留意补齐的,其中最难得的一本创刊号,就是东安市场书摊上的刘殉先生无偿送给他的。
      李学勤先生有时候也去距离他家较远的古旧书业中心—隆福寺街和琉璃厂。那时,北京交通不便,自己又没有钱,由东城步行去趟琉璃厂是很辛苦的。他每次去,一定下决心从西琉璃厂的商务〔叫名馆开始,逐处参观,穿过东琉璃厂,到杨梅竹斜街的中华书局为止。他看书不为学科所囿,尤其不拘泥于文科或者理科,上中学时,莱国哲学家巴克莱、罗素,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德国哲学家康德等人的著作都成了他掌中所捧的必读书籍。
李学勤先生不仅读书广泛,而且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爱好符号,越是看不懂他就越喜欢看,很难解释是什么原因。这个奇怪的爱好,让他独具发现之眼,伴随着他获得了一次次的成功与辉煌。


从金岳霖先生的《逻辑》到清华大学

康香阁:许多人对您的治学经历感兴趣,说到您的治学经历自然就要说到您和清华大学,请谈谈您的治学经历以及和清华的关系。
李学勤:我学习的经历很特殊,很多人都来问我这个问题。我常常讲,我的经历不足为训,不管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是经验还是教训,别人不会有这样的经历。
你要知道,我虽然在北京念书,但我原籍不是北京,我的父亲在北京工作,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从小时候起,父母就希望我当医生。那时候有一个信仰认为最高级的医生是脑外科。因为当时协和医学院有一个很著名的大夫叫关颂韬,非常有名。他是世界上第七个能开颅的医生。在当时,能把颅骨打开做手术是了不起的事情,在中国大夫中是最好的了。我家里人很希望我也做像关颂韬这样的人,可我不喜欢,因为我觉得我的手指不太灵活,做外科医生手指一定要灵活才行口可我在念中学时,是非常喜欢理科的,理科成绩还算可以。
后来我选择了一个特殊的学科,是因为我读到了金岳霖先生写的《逻辑》,当时中国人学的大学逻辑课本就是金先生的《逻辑》。系统介绍数理逻辑这个学科的,在中国金岳霖先生是第一人。书中有一章叫做“介绍一逻辑系统”,就是介绍数理逻辑。打开一看,全是我不认识的符号,我的兴趣立刻就来了,对数理逻辑着迷了,我想学这个。那时我岁数小,不太懂,就打听“金先生在哪儿?”有位老师告诉我:“金先生在清华大学哲学系。”于是,我就决定报考清华大学哲学系,考中了,时间是1951年,那年开学比较晚,大约是10月份。
现在可以讲,当我考进清华大学后才知道,那时候,整个风气是学苏联,当时数理逻辑和分析哲学是被混在一起的,分析哲学是和西方的罗素、怀特海和维特根斯坦N合在一起,所以,我考进去之后,不能学这个,也不好说学这个了。当然,今大不一样,今天的数理逻辑是文理科之间的一门学科,它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计算机要利用数理逻辑原理来设计。那时哲学系的儿位先生都调走了,比如著名数学家胡世华先生,当时调到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还有唐稚松先生,前些日子还看到他他是中科院院士,后来是搞软件的,他研制了一个XYZ系统,其理论与设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康香阁:您虽然没有学成数理逻辑这个学科,但多年来,您一直关注着这个学科的发展,并尽力为这个学科做些工作。
李学勤:是的,我很关心这个学科的发展。金先生的一位学生王浩先生到美国后,和歌德尔在一起,歌德尔是一位著名数学家,几年之后,王浩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数理逻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等。王浩的贡献很大(比如:1959年,王浩利用他首创的“王氏算法”只用9分钟的时间,就在计算机上证明了罗素和怀特海《数学原理》一书中的一阶逻辑
部分的全部定理350多条,引起数学界的轰动,被国际公认为机器证明的开拓者之一)。前些日子,中科院吴文俊院士、清华何兆武先生和我共同推荐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王浩文集》,准备出九卷,这套书已经在印了,其中三分之二是英文,印刷比较困难。我虽然没有学好这个,总算还为这个学科做了点儿事。

从清华大学到中科院考古所
     
康香阁:1951年,您考上了令千万萃萃学子崇拜向往的清华大学,可您入学时间才一年,怎么又舍得放弃,而到中科院考古所了呢?
李学勤:事情是这样的,从1950年起,我开始对甲骨文很感兴趣,并自学甲骨文。在我看来甲骨文就同逻辑符号一样,神秘难懂,令我着迷,我特别喜欢。后来有人问:“你为什么喜欢数理逻辑?又喜欢甲骨文?”其实,我说,我当时是个小孩,因为看不懂,越看不懂就越喜欢看。数理逻辑就是这样,打开全是符号,儿乎不给中文字,甲骨文也是这样。当时,我常常骑自行车到文津街上的北京图书馆去学习甲骨文,人常说学甲骨文都有师承,我没有,是自个学的。
康香阁:这和去中科院考古所有联系吗?
李学勤:到中科院考古所是因为这么一件事,那时候《殷虚文字甲编》和《殷虚文字乙编》出版了。殷墟发掘从1928年开始,到1937年抗战爆发,一共有15次发掘。15次发掘的甲骨,只有第一次出土的甲骨在《安阳发掘报告》发表了,叫做《新获卜辞写本》,以后就没再发表。当时做这个工作的是董作宾先生,后来胡厚宣先生参加这个工作,胡先生后来走了,当时正是抗战时期,整天打仗,也没法印。真正出版是在1948年到1949年,先出版了甲编,后出版乙编的上辑和中辑,下辑还没有印。解放后这些书就由中国科学院内部卖。当时我听说了这个事,经过人介绍,就买了一部C乙编》的上辑和中辑。当时是人民币50万元,现在说是50元,那时是很大的一笔数字,我的家境不是太好,所以买起来非常困难,家里还是支持我买了一部。买了之后,我就自己看。
那时,学术界正在辩论“文武丁卜辞”问题。起因是董作宾先生写的《殷虚文字乙编序》,其中有一节说是揭穿了文武丁卜辞之谜。在这篇序里他就讲,在YH 127坑的甲骨文里头发现有文武丁卜辞,并且由之创立了把殷墟分为新旧两派的说法。《殷虚文字乙编》出版,大家看到这本书和这个序,研究之后,就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从而引起了一系列讨论。当时有些位学者反对这个观点,在国内就是陈梦家先生,在国外就是日本的贝爆茂树和他的助手伊藤道治。
陈梦家先生写的文章叫《甲骨断代学》,1951年开始陆续发表在《燕京学报H上,那时我看到了。那么,贝爆茂树和他的助手伊藤道治两个人合写的《甲骨文断代研究法的再检讨—-以董氏的文武丁时代之卜辞为中心》,是到1953年,发表在日本《东方学报(京都)》第23册。陈梦家先生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他知道我在研究甲骨文,可是我没上过他的课,他是中文系的。当时,我看到《殷虚文字乙编》,就要做书中甲骨文的整理工作,因为很容易看到书中有很多东西没有拼缀,可是我的拼缀是有目的的,就是为了研究文武丁卜辞。很多人知道这个事,因为当时的学生少,谁做什么事,互相都知道口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人也拼缀这个《甲乙编》中的甲骨文,是上海博物馆的郭若愚先生,他很快就做出成果,编成一本书,并把这个书稿送给了郭沫若先生。郭老当时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院长,就把书稿交给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当时的所长是郑振铎先生,当时不是院系调整嘛,陈梦家先生已经调到考古所,做甲骨文研究,又搞青铜器研究。陈梦家先生对这个书稿提了意见,说工作做得很好,但还不够完各,北京还有两个人在做这个工作,一个老的,一个小的。老的是北京图书馆曾毅公先生(他曾是明义士的助手,著有《甲胃缀合编》,陈梦家先生作的序),小的就是我。于是,我便去到考古所,时间是
1952年的夏天,没有随清华哲学系并到北大。那时考古所不在现在的王府井大街,而是在北边,今天的三联书店那边。在那儿,曾毅公先生和我在一起,编著《殷虚文字缀合》。这个工作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到1953年底结束。
      康香阁:说到清华大学哲学系合并到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事,使我想起了去年5月份,北大哲学系在搞90年系庆期间,请您去作报告,在演讲前,您先声明了一下,您说:“我不是北大的校友”,当时我就在台下听讲,能解释一下原因吗? ’
      李学勤:我1951年考入消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院系调v,调整后清华就没有了文科,而且也没有了理科,变成了一个多学科的工科大学,文科理科都调走了,哲学系的人员调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而且不但清华的哲学系到北大,全国的哲学系都合到北大,当时全国就保留一个哲学系,就是北大哲学系,请金岳霖先生做系主任。按道理说,我应该一块儿过去,
以至很多人认为我是北大的‘我常讲一个故事,“文革”开始时候有红卫兵找我调查北大的情况,我说我根本没有到过北大,我不是北大的,他们认为我不老实,几乎挨打,这是在“文革”中碰到最为危险的一件事。也不知是什么人,他们觉得我应该是北大的,可实际我不是北大的。因为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合并到北大时,我已到中国科学院考古所了,当时我有一个箱子被同学搬到北大去了,但我没有在那儿注过册,也没上过课,情况就是这样。
     

从考古所到历史所

康香阁:您从事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先秦这一段,比如甲骨文、青铜器、金文和战国文字等,按道理说,您从考古所到研究先秦的历史一所去比较合适,怎么又到了研究中古的历史二所呢?
李学勤:当时经人介绍,我认识了侯外庐先生。侯外庐先生从西北大学校长到北京,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的副所长。历史所的情况你不太了解,1953年,决定成立三个历史所。原来有一个近代史研究所,范文澜先生任所长,是在1950年和考古研究所一块成立,可是没有古代史研究所。当时的想法就是成立一个古代的,一个中古的,加上已成立的近代史研究所,叫历史研究所第一、二、三所,当时的经费都是分开的,图书上的收藏章都不一样。一所所长由郭老兼任,尹达先生任副所长,主持工作。二所是陈寅格先生他没来,改由陈垣先生当所长,侯外庐先生任副所长。侯外庐先生当时己经是西北大学校长了,他和马寅初一样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著名校长,西北大学本是西北联合大学,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认识侯先生,侯先生说:“你到历史二所来。”我跟考古所说,考古所领导说:“你先到历史所,以后再把你要过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考古所成立比较早,《殷虚文字缀合》编成之后,我的工作落实不下来,有点困难,正好历史所成立,就让我先到二所,以后再把我要过来。所以,在1953年底我到历史所报到,历史所当时是筹备,就在千面胡同宿舍那个院,我到那儿报到。负责筹备处的是吴宜俊主任,一位新四军干部,安徽人。他们对我说;我们这儿还没有开展工作,你回家休息一下,等通知吧。到1954年春天,我接到吴主任的一封信,叫我报到,正式上班,这是儿月份记不清楚了。报到后,我在资料室工作过,又
到图书馆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时还没有研究室。到了那年夏天,分配来大学生,才有研究室,那时只叫小组。再后来,有好多人都陆续过来了……
笔者与李学勤先生的交谈不知不觉已到了11点多钟,下午李先生还有一个重要活动,笔者抓紧时间又请李先生谈了谈他近期所进行的研究工作,这也是读者非常关心的事情。李先生说,他近一时期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和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有关系的方面,比如甲骨文、青铜器等,先做好西周青铜器的分期工作,然后上推到甲骨文等。李先生进一步说:“多年来我认为,不管是甲骨文,金文,还是战国文字,所有资料的一个基本钥匙是礼制,比如说甲骨文,是占卜,占卜就属于礼制,是当时礼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笔者将在适当的时机,另文撰述。

结语
     
在文章的结尾,我们不妨简单地勾勒一下李学勤先生早期特殊的读书治学经历:从小博览群书,对看不懂的符号有特殊的爱好;上中学时,读到金岳霖先生的《逻辑》,随着迷于数理逻辑,高中毕业,18岁的他考入了金岳霖先生所在的清华大学哲学系,希望学习数理逻辑,考进去之后,由于自学甲骨文颇有成绩,受到专家赏识,19岁即被借调到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直至1953年底,由于认识侯外庐先生的关系,他不是被安排到历史一所作甲骨文研究,而是被安排到历史二所,做侯先生的助手,跟侯先生搞思想史研究。尽管这样,李先生还是利用工作之余写了许多有关先秦的东西,比如说,1954年,他才21岁就写出了第一本专著《殷代地理简论》,以后不断补充些材料,到1959年出版。
李先生早期特殊的读书治学经历,就如同逻辑符号、数学、甲骨文一样,神秘难懂,令人着迷,越看不懂越有趣,越看不懂越有吸引力。(邯郸学院学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主办:央媒时代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中心
联合主办: 北京东方视报传媒  广州报加视传媒 

指导:全国重质量守信用品牌单位创建活动组织委员会
央媒品牌万里行活动组委会  子贡儒商(北京)文化研究院
中国儒商文化研究会(中国实学研究会儒商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儒商编辑部  中国乡土书画艺术研究院  中国国际名牌发展委员会  中国乡土艺术团
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民俗文化专业委员会  世界华人商贸联谊总会权威品牌评审委员会
支持:华商杂志社  世界论坛报  世界华商联合会  求实当代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中国营销学会  北京国研和谐研究中心   中元品牌价值研究中心
广东省小商品协会  深圳市小商品协会  
E-mail:zgjdft@126.com   
工作QQ:981680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