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万里行影响万里品牌影响力万里影响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人物 > 详细内容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谈贯彻人才会议精神
发布时间:2010/6/3  阅读次数:2179  字体大小: 【】 【】【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谈贯彻人才会议精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吴江教授将做客人民网,以“贯彻人才会议精神”为题进行访谈,与广大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嘉宾和主持人访谈交流中  记者  陈叶军  摄

[人民网]:6月1日上午9:3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吴江教授将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贯彻人才会议精神”为题进行访谈,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讨论。   [17:33]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5月25日至26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才发展面临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人才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此次工作会议有哪些亮点?建设人才强国的步伐怎样迈进?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邀请专家举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解读系列访谈,作为系列访谈的第一场,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吴江教授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解读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回答网友提问。希望各位网友关注此次访谈,同时提出您自己的问题。   [09:33]

[吴江]:各位网友大家好。   [09:34]

[主持人]:在这次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一句话,这句话网友们非常关注,那就是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可以说,这个表述是把人才工作、人才的地位和人才作用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上,如何定位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能够把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实现,怎样发挥人才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的作用,对此您怎么看?   [09:35]

[吴江]:就这个问题我讲一下我的学习体会。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时作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整个改变了全国上下的观念。这次中央,锦涛总书记在讲话当中提出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我想,可以从这么三个方面理解。   [09:35]

[吴江]:第一随着今天的人才竞争格局的发展已经进入国际竞争的格局下。首先得了解在国际竞争当中什么到底是优势。我们说,人才是第一资源,就确立人才是国际竞争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过去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有很多竞争资源,比如说我们依靠自然资源,依靠物质资源,今天来说,就依靠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资源。在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当中,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按照国家发改委专家的研究报告,美国人力资本总量大约是200万亿美元,我们国家是163万亿人民币,这个差距是差距八倍,所以,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它的经济发展优势很重要的不是因为靠它的物质资源,主要是靠它的人力资本投资。   [09:36]

[吴江]:比如创新能力,我们大体上现在创新能力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再比如说,一流科学家,大体上我们现在在全世界的一流科学家和美国相比,美国大约是我们的十倍。在这样一个竞争的比较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谁具有优势,谁具有能够获得国际竞争力。这是一个方面。   [09:36]

[吴江]:第二个方面,从我们自身看,我们的发展方式转变,中央提出来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最关键的是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们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中问题不少,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暴露出我们的很多弱点,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说显示出虽然我们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是这个奇迹的背后靠的是什么?低成本的生产要素的增长路径,廉价劳动力跨地区转移无限的供应,以及传统的增长机制带来的危机问题。所以必须抓紧转变生产方式,要从依赖物质资源向依赖人力资源转变,这样的话,才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   [09:37]

[吴江]:第三个方面,我们是人力资源大国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是人口大国,自然就是资源大国,丰富的中国人力资源就是本身我们这30年来的发展优势,这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人口红利,同时也看到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就业压力。我们每年的就业压力是相当大的,我们有2000多万,在我们新增就业人口当中有一半都是大学生,所以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就成了很突出的一个问题。   [09:38]

[吴江]:要把这样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才强国,把人口的红利转成人才红利,也就是人口红利,我们维持不了多久,我们必须把它转变为人才红利,把这种就业的压力变成人才的推动力。这样的话,才能够走出落后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使我们的经济又好又快地实现发展,同时又使我们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是我们强调第一资源的国家发展的大背景。   [09:38]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尊重”,那就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您对这四个尊重怎样解读?   [09:39]

[吴江]: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直倡导,从小平同志80年代初提出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后我们又提出来“四个尊重”。我想这是我们中央提倡的整个形成一个社会风尚。从每个尊重来看,它都有特定的含义。比如尊重劳动,尊重劳动就是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最优越的方面,就是我们劳动者的基本责任,我们的劳动得不到尊重。所以,劳动是人的基本权利,带有尊重劳动的基础根本性。这一点我想大家都了解。   [09:40]

[吴江]:尊重知识就是尊重科学,知识是人类实践和认识当中的一点,过去我们理解的知识,当然是理论知识、书本知识,但是在今天,当代科技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的内涵就丰富了。包括了信息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作用在发力,在发生着变化。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做每一项工作都应该讲科学,尊重知识就是尊重科学。只有尊重科学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去发展。   [09:41]

[吴江]:尊重创造,就是尊重进步,我们人类社会的进步,无一不依靠人类的创造、发明,这种创造成果是推动了社会的核心发展。   [09:41]

[吴江]:最核心的是什么?是尊重人才。只有尊重人才,人才是什么?人才是基于知识、劳动和创造为一体的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所以,在当前新时期内,我们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强调尊重人才,最根本的是要解决长期以来我们对知识、对劳动、对创造尊重不够的一些问题,对专家尊重不够、对科技人员尊重不够。   [09:43]

[吴江]:从小我们的学校都问我们说你有什么理想,当科学家、工程师,大家非常荣誉,非常向往。我们今天可能有些情况就在发生变化。我们有些同学一想,说做什么,做大老板,做什么?当大官。还有一些地方出现几十位教授争一个处长的职位,还有一些倾向就是“官本位”、“行政化”,大家总觉得做官好,做专家不好,做技术人员不好,做科学家不好,可是我们社会需要大量的工程师、科学家、艺术家、理论家。这些都是我们今天直接有针对性的,要形成这样一个社会风尚,才能够形成一个人人竞相成才、人人都能够为我们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的这样一个理想奋斗目标。   [09:43]

[主持人]:确实像您刚才提到的,人才工作除了从体制机制上改革之外,其实在思想观念上也需要往前迈一步,我们的社会都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指出,“要不拘一格,广纳群贤,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善于发现人才,用人所长,不能求全责备,让各类人才和全体劳动者、建设者才尽其用、各得其所。”您如何解读新时期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政策?   [09:45]

[吴江]:这个问题和我们的体制有关,但是,深层次来说,是和我们的文化有关,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从传统上来说,大家都还是论资排辈比较多一点,改革开放30年来,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不少努力,现在应该说人们在市场竞争当中逐步地在淡化这些观念。但是,仍然还有继续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   [09:46]

[吴江]:这里面有这么两个方面的观点需要大家关注。一是一定要坚持实践观点。人才的发展,我们做的事情,最后你说它对还是不对,说它高还是低,是要通过实践检验,比如我们评一个教授,你是不是博士,你干了多少年,有多少资力,谁排在你前面,谁排在你后面,我们都把精力放在这上面,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关心他教书怎么样,育人怎么样,成果是什么。所以,重视实践,要通过实践检验人才的高低,来评价人才。   [09:46]

[吴江]:温总理曾经有一句话说,人才不是评出来的,是靠他的实践、成果检验出来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在实践当中不符合的这些条条框框,我们就要打破。所以,实践是最终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是用我们那些框框来检验人才标准。   [09:47]

[吴江]:二是坚持动态变化的观点。人是可变的,时代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是在动态当中评价人才、考察人才。我们很多标准也是这样的,今天看这个标准可以,到了明天,这个标准可能就会发生变化,因为时代发生变化了。所以要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观念来考察人才。   [09:47]

[吴江]:不拘一格,这里就有一个守格和破格,有些格一定要守,为什么要守,就是规矩,就是标准,不是说反对标准,而是在变化当中,在实践当中不断完善我们的标准,不断地修正我们的一些标准。   [09:47]

[吴江]:比如过去我们讲怎么用人,首先要听话,说这个人听领导的话,老实、忠厚,好不好呢?好。应该说是讲的品德。今天我们可能偏重于讲创新,说这个人有没有创新精神,有没有改革精神,敢不敢有奇思妙想,过去可能这就算异类,今天我们的标准就要修订了,就是你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有这种与众不同想法的人,这种人可能就要重视,就要把他选拔出来,就要把这些人用起来。所以,不为身份、不为学历、不为资力,不是不要,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要重新确立一些、修正一些新的标准,这才叫不拘一格降人才。   [09:49]

[吴江]:在今天我们人才工作当中,应该树立一个人人都可能成为人才。我们要给人人都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我们不断地与时俱进。这样的话,才能够把人才用好、用活。我想这两个方面非常重要。   [09:49]

[主持人]: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人才工作指导方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人生而平等,“服务发展人才优先”是中央的既定方针,这是否会人为地制造不平等?请您为我们分析一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内涵。   [09:49]

[吴江]:这次人才工作会议中,总书记讲话当中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之间的关系。他讲,我们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就是为人才资源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只有规模地开发,这样的话,才能够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09:50]

[吴江]:同时,人才资源开发是为什么?人才资源开发又是为人力资源开发起一个先导作用、示范作用,它可以激励全民成才。我想这个观念讲得很好。   [09:51]

[吴江]:首先,相对于其他发展,人的发展应该优先。所以,人才发展基于人的发展要优先。比如,今天我们工业发展、农业发展、科技发展,各项事业发展了,每项事业发展当中,人的发展应该处于优先的位置。这是一层意思。在各类发展当中,人是第一位的。   [09:51]

[吴江]:其次,第二位的就是在人的发展当中,在各类发展的资源当中,比如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人的资源,在各种生产要素当中人的要素是放在优先位置的,就是人的要素是第一,是最活的要素。从这个角度来看,从发展来看,人的发展应该优先,从各种要素来看,人才的要素要优先。人才优先发展是建立在人的优先发展的基础上,在这个基础上,要通过劳动、通过创造、通过提高我们的知识发挥引导作用,这种引导就是让全民、让全社会的劳动者向他们看齐,以他们为榜样,使我们人人都能变成人才。这就是人才优先这样一个观念。   [09:53]

[吴江]:可以说,我们今后十年的人才发展规划,就是一个优先发展的规划。   [09:53]

[主持人]:这次会议除了人才优先非常引人瞩目之外,还有一个“以用为本”,也十分引人关注。把“以用为本”作为人才工作的着力点,应该怎样完善人才机制?网友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科学发展讲以人为本,人才发展又讲以用为本,这两个层面的问题有怎样的关系?   [09:54]

[吴江]: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的人才发展规划提出来,人才发展以用为本,它的基本依据就是根据科学发展的以人为本,源于它来的。   [09:56]

[吴江]:我们在十七大上有两句话,叫做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我想就用这两句话来解释以人为本和以用为本的关系。“一切为了人”,这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为了人。就是强调我们人的需要。不管哪项事业的发展,最后都是要满足人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需要。这是本,这个本就是满足需要。所以,一切为了人。   [09:56]

[吴江]:一切依靠人,要依靠人什么?要依靠人的活动,要依靠人的效率,要依靠人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在发展事业当中,要依靠什么?要依靠人的作用,要依靠每个人发挥作用,充分发挥作用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恰恰统一在了科学发展的以人为本和人才发展的以用为本。   [09:56]

[吴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呢?是一种目的和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你光有需要不行,你要想满足这个需要,你就得干事情,你就得搞创造,你就得有效率,你就得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你发挥了作用,你才能满足你的需要。你要满足你的需要,你就得好好发挥作用,就得做出贡献,当然,这里面有一个什么问题呢?有一个需要,我们要满足每个人的需要,要满足一个集体的需要,要满足一个国家的需要,要满足社会的需要。   [09:57]

[吴江]:作为人才以用为本是要求我们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只有我们每个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时候,在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就满足了自身发展的需要。   [09:57]

[吴江]:马克思有一句话,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我们每个人才也是这样,只有当你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时候,同时你也满足了自己发展上的需要。所以,这两个是互动的,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体的。我们今天讲科学发展,讲人才发展的时候,我们要看到,今天的人才发展就是要服务于科学发展,通过我们每个人发挥好作用,你才能更好地满足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最后满足了自己的需要。   [09:58]

[吴江]:正确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才能激发我们的斗志,才能让我们每一个人在效率上、在发挥作用上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我想这一点中央提得非常好。   [09:58]

[主持人]:网友提到,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才工作会议上说了这样一段话,“要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其实,刚才您也谈到了,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怎样培养出来,创新型人才有哪些特点,影响创新型人才发挥作用的因素有哪些?请您解读一下。   [09:59]

[吴江]:这是一个大题目,很多专家在这个方面研究,包括我们教育领域,包括科研领域,大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是今天的一个热点问题,创新、创业是今天发展的一个主题。   [10:00]

[吴江]:就我个人理解,我们今天之所以呼吁创新人才,还是因为我们的创新人才太少,缺乏这种人才。为什么缺乏?确实有它与众不同的特点。这种特点概括起来,比如标新立异,什么叫标新立异?这些人有创新的思维、方式,他和一般人不一样,他就是要与众不同,他是从个人的兴趣出发,他一般不从众,不是当大家讨论好了以后我再去干事。这种个性的发展、个人的兴趣出发,恐怕是一个特点。   [10:01]

[吴江]:再一个特点,他执着、有韧劲,他钻牛角尖,有这种钻研的精神,有毅力,我们就说这个人很执着,很愿意钻牛角尖,其实他是一种追求,锲而不舍的追求。谁都拉不回来他,他认定一件事干到底,可能就干出来了。我们可以看看我们的一些大师,都是这样的。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一干多少年。   [10:03]

[吴江]:再一个是富有想象力,敢于冒险,有冒险精神。这些人一般有理想,甚至有些幻想,可能和实际差距比较大,但是,有他自身的精神在里面。别人不敢碰的他敢碰,别人不敢想的他敢想,别人不敢做的他敢做。这恐怕是一个成为大师的一种特性。   [10:03]

[吴江]:还有一个,他不满足自己。有了成果,他不满足,他还要继续往前进,他勇于挑战。这些有时候不为我们周围人所容纳、所接纳,因为这些人往往人际关系不太好,他不愿意和谁都打交道,没事和谁聊天,所以,可能人际关系就差一点,不为社会所容、不为人们所容,大家觉得你看你老钻着这个,十年磨一剑,甘于寂寞,潜心在那做事。人家说这人不切实际,不识时务,这是我们传统的文化因素,甚至我们还有一些嫉贤妒能,我们有些枪打出头鸟,我们有些人是武大郎开店,见到这些人就来气,甚至有些人是叶公好龙,说起来创新人才,真来了,他不行了,不宽容这些人。   [10:03]

[吴江]:再一个是体制问题。体制问题就是我们长期是平均主义,是“大锅饭”,我们缺乏这种竞争意识,我们看人家吃小灶,我们来气,看人家有本事,我们不愿意,所以,我们没有一个体制上的保护创新、尊重创造。有时候我们的眼光可能太近,今天做什么了,明天做什么了。比如我们现在的考核,我们考核科技人员,年年都在考,甚至每半年都在考,让大家考核、填表,做了什么成绩,发表了几篇文章,都是这样衡量人才的。我们恨不能每年都能衡量一遍,可能就会影响大师的出来,创造型人才没法潜心下来,他要天天应付你的考试,他无法十年磨一剑,你一年一考,说你这个剑怎么还没有磨出来呢?所以,这些都是我们体制上的问题。   [10:04]

[吴江]:这些既要从我们的观念上、传统文化上解决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从体制机制上,要给人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自由、不宽松,天天被捆绑着,天天我们就和监工一样,那哪成?所以,这些都是很艰巨的任务。对于我们各级组织来说,特别是对于我们领导干部来说。所以,能不能出创新人才,关键看我们领导思想能不能创新,有没有创新型的领导,有创新型领导就能出创新型人才。   [10:04]

[吴江]:这是我提一点个人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10:05]

[主持人]:其实也是一个导向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个网友问题,网友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人才工作会议上说了这样一段话,鼓励创新

成长,并且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   [10:16]

[吴江]:这就是总理讲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10:16]

[主持人]:对于人才的重视,确实有共识。但是,对于各个地区、各个行业,正如刚才您谈到的,不同层面对于人才培养吸引的重点和思路不太一样,比如国家层面可能对高层次、高科技人才的吸引是非常重视,对于一个县来讲,情况就不太一样了。请您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为我们分析一下人才引进的不同的思路和侧重点?   [10:17]

[吴江]:人才引进工作,说白了就是首先源于人才流动。引进就是一种流动。人才的价值很重要的一条是在流动当中实现,在流动当中提高的。我们有一句老话,树挪死,人挪活。你经常在流动的时候,你会发现新的价值,你会创造新的价值,你会不断地增值。这种流动的配置,怎么配置的呢?还是靠市场,市场的作用。人往高处走,你怎么往高处走?因为高处环境好,高处有利。孔雀东南飞,为什么往东南飞?东南方向气候好,条件好,所以孔雀东南飞。这种配置是一种市场配置,是一种自由流动,发挥市场的作用,它的驱动力不用你管,它自己就去了。现在吸引力最大的,人们一说到美国去。   [10:17]

[吴江]:在这种流动当中实现价值是对的,但是,市场往往是一种短期行为,市场这种短期行为看不到价值更大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贫困落后的地方,我们的西部开发,我们的东北老工业区,我们边远的山区,这些地方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大有可为。但是光靠市场不行,市场是一个短期行为,它不能够吸引一些人。这时候市场失灵了,需要政府扶持、需要政府干预,需要有效的政策,这就是政府行为。   [10:17]

[吴江]:我们人才引进是什么?实际上就是通过一定的政策,能够把人才引进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所以,引进一个是从国外引进回国,留学生参加我们的国家建设,为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发挥他的技术,我们给他提供好的舞台。这是当前我们所做的人才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10:17]

[吴江]:具体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怎么做?我想,应该趋于不同。最主要的是要了解需求,你仍然不能够离开市场,虽然市场失灵,但是你仍然要认识到市场是主体,它需要什么,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本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什么,不要盲目,不要跟风,不要照搬,国家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到了县里面,我说也要高层次科技人才,一流的科学家,你用他干什么呢?你有项目引进,来了以后可以发展你的项目,可以发挥你的优势,改变你的产业结构,是可以的。比如无锡,无锡的530计划,现在已经引进了几百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一下子对它的产业结构做了改变,同时它也给这些海外留学人员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条件,同时这些人也得到了发展过程当中的满足。但是人家还是要看你的条件,我的技术能够投入生产,能够马上变成商品,然后你的交通、你的各方面设施、人力资源都得要便利。可能有些地方就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对接,不能盲目引进,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都有一个他自己实际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引进的前提和出发点。所以,国家有一个紧缺人才目录,有一个引进人才的千人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我们到底引进什么样的人,这个计划非常好。但我们一个地方,你也可以搞百人计划,你也可以搞千人计划,但是你那个一定要和你的对路子,要真正摸准需求。   [10:17]

[吴江]:再一个,政府和用工单位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政府引进的时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营造一种环境,搭建一个平台,搭建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包括做一些宏观的预测。可不是具体的政府管,把张三李四都调进来,然后再分配到某个单位去,具体人一定是不能替代用人单位引进人才。这两个作用都要发挥好。在引进人才方面,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好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我想这是我们下一步,特别是各地,特别是基层同志们应该注意的方面。   [10:18]

[主持人]:其实就是三点:第一尊重市场规律。第二,做好政策引导。第三,符合地方实际。   [10:18]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一个网友的问题。这句话刚才您也提到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做好人才工作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网友想问您一下,应该如何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和开发的机制?就是上升到一个机制层面。   [10:19]

[吴江]:我们现在讲的机制可以讲很多,培养、选拔、评价、激励、保障,这些机制都很多。所有的机制,一方面要来源于我们基层的创造,来源于我们群众的首创精神,也就是说,在深化改革过程当中,大家一定要立足于改革,关键是各地根据我们的人才工作实际大胆地改革我们的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这个改革要从用人单位开始。你不能老浮在上面,应该在我们的基层、在我们的用人单位推进我们的机制和体制方面的改革问题。在这个改革过程当中,我想很重要的给大家提一点建议,一个是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基础性的配置作用,完善机制,不是说让我们的各级政府具体全部管起来,一定要做到我们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我们现在发挥得还远远不够。比如评价人才,谁评价得最准确?评价什么人才用什么样的机制?党政人才靠谁评价?靠群众,要让知情的群众民主评议。教授谁评价?业内人士评价,同行评价,让教授评价教授,你不能让外行来评价内行。工程师也是这样,所以,这些评价要让业内的人士评价。企业家要让市场评价,你的产品能不能卖出去,有没有利润,有没有社会责任,这个要靠市场评价。评价、发现人才都有市场在发挥作用,竞争在发挥作用,都有不同的特点。千万不敢说,可能是好心,但是实际上我又没有管好。   [10:20]

[吴江]:第二,要注意完善我们的政策。其实,我们的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我们的公共服务,加强政府的服务职能,在政府的服务职能当中,不管是科技部门、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还是我们的基层政府,都应该围绕着怎么样加强公共服务,怎么样完善我们的人才政策做好工作,真正搭建好一个服务平台。   [10:21]

[吴江]:第三,我建议在人才培养、评价、激励、保障方面,还要落实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企事业单位把管事和管人结合在一起,它有了自主权以后,才能采取多样的、灵活的一些用人方式。你给它捆得太死,特别是我们现在一些事业单位,管专家的单位,什么都有限制,什么都有条条,所以我们现在很多落不实,为什么落不实?是我们具体用人的组织出了问题,这个组织又出了什么问题?这个组织没有主观创造性,没有能动性。   [10:22]

[吴江]:第四,我们现在很多机制还不够科学,还是粗放的。这些方面国外有很多好的经验,我觉得大家在深化改革的过程当中要大胆地吸收借鉴国外在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人才开发、人才评价、人才保障这些机制方面的有利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一定要虚心地在管理方面应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方法,不要拒绝,我觉得在这些方面我们只有虚心地借鉴、学习,我们才能赶超人家。   [10:22]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一位网友的问题。网友说,专家好,请教您几个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您认为我国人才队伍分为哪几类?应该如何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0:23]

[吴江]:我们的人才分类目前分成六大类,第一类是党政人才队伍,就是我们的公务员,这些都是公职人员,行使国家权力,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这支队伍600多万人。   [10:25]

[吴江]:第二类是经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搞企业的经营、管理。这应该是我们的市场主体。这支队伍的好坏决定了我们的企业生存发展,所以非常重要,大概这支队伍也在2000万左右,这是我们的大头。   [10:25]

[吴江]:第三类,就是专业技术队伍,这些包括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科、教、文、卫、体育、文化、新闻、出版这些方方面面的公益事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包括了我们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支队伍现在有多少?大约有4500多万人。也是一个大头。   [10:26]

[吴江]:第四类是企业里面的技能工人,特别是高技能工人。所谓高技能工人,就是说是技师、高级工,他有资质。这些也是一支在企业里面直接生产、应用的队伍。而这支队伍现在非常急需要培养。我们现在这支队伍在市场上,两个岗位招不到一个人,有岗位找不着人,有人找不着岗位,那是什么?那不是技师。   [10:27]

[吴江]:第五类是新农村建设当中很多实用人才,所谓农村实用人才就包括能够经营致富的,带领群众致富的,种养殖户、运输大户等等这些农村建设当中的实用人才,他管用,没有什么学历,但是他在农村建设当中就管用,就能够致富,就能够把农村的文化事业、社会发展各方面都能搞起来。   [10:27]

[吴江]:第六类是整个社会基层的社区的工作者队伍。这支队伍是这次人才工作会议和人才规划新提出来的,单列拉出一支队伍,非常重要。我们想一想,遍布我们城市和农村广大社区的工作者们,过去我们叫胡同里面从事街道工作的。这些人任劳任怨,热心为群众服务,直接贴近群众的生活,便民、利民、亲民的事情都是他们在干。所以,这支队伍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叫社会工作者队伍。可这支队伍不能再像老大妈那样的,这支队伍今后就要职业化、专业化,在大学就要有这样的专业,出来以后就要有这样的资质,然后就要有这样的岗位,就要有这样的协会,就要有这样的组织,把他们组织起来,职称要给人家解决,待遇要有,这支队伍要不断地加强。   [10:27]

[吴江]:现在按照国家社会发展最需要的是这六支队伍。当然,我们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国际通行的分类就很多了,按照职业分类我们分1800多类。今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还会再有。   [10:28]

[吴江]:怎么统筹建设?我有两点意见。一是在各支队伍的发展过程当中,基本的东西就是平等享受人才的基本政策,要平等参与人才发展、人才宣传、人才评价的各种基本政策。就是首先所有的队伍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高谁低,都应该平等地享受一些国家在人才方面的基本政策。在公共服务方面,要实行均等化的服务,这就是普惠性的政策和均等化的服务。怎么统筹?政府就是统筹这种形式。比如今天义务教师的绩效工资已经做了,义务教师的绩效工资是什么?基本上是和参照公务员标准。这就是统筹。这是普惠性和均等化原则。   [10:29]

[吴江]:二是分类管理。还是要根据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要求,你不能一律化地要求,党政队伍提的要求是什么?重点就是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干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让他们高素质。企业家要求什么?今天我要求就是能够在国际市场评比的。对于专业技术人员要求什么?创新型人才、紧缺型人才。   [10:29]

[吴江]:对于每一支队伍都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要求,然后,我们的政府部门、我们各个管理部门又有一个协调机制,这个协调机制就是统筹机制当中既照顾到每位同志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政策,又能够统筹兼顾,各自能够均衡发展,不要把谁落下了,所以科学发展的一个基本就是统筹兼顾。   [10:30]

[吴江]:我想在这些方面是科学。我想这是一种科学方法。相信用这种方法来整体推进我们队伍建设,一定会各得其所。   [10:31]

[主持人]:还是一个网友问题,网友注意到我国近些年来实施了一系列的人才工程,比如“百千万”工程,比如“千人计划”等等,网友想问一下您,对于这些工程的实施效果,您怎样看?如何发挥这些重大的人才工程的引导作用?   [10:31]

[吴江]:一说到工程,我们就想到修一条路、造一座桥,搞一个水库,看得见、摸得着,能算得出来,多少投入、多少产出,质量如何,还有监理。人才工程能不能也如法炮制?说到工程,就是具体地做一些务实的事情。也就是说把它项目化。这是借鉴的国外的一种先进经验。一说到工程就有投入、产出、效益评估、监测、质量保证、人财物的不同管理。应该说我们上的这些工程,总体上效果都还是不错,应该给予肯定。特别是国家工程,国家工程起着一种示范作用、引领作用,这种带动效应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刚才你提到的“百千万”工程和“千人计划”,这是比较典型的两个成功的工程。当然,有些工程也不一定很成功,评价也不一定很高。既然是工程,就是科学的,就必须科学设计,必须把它设计好,从投入到产出,从过程的监测到最后质量的评估,都要精打细算。有些工程过于注重形式,过于注重概念,实际上我们有些工作还是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10:33]

[吴江]:当然我也想说一句话,毕竟人才工作不能完全工程化,工程是有始有终,这个时间段很明确。人才的培养叫百年树人,这是要用百年的时间才能把人培养出来。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这个东西是一个变化、动态的过程。所以,我们立足于打好基础,我们的工程就是立足于打好人才的基础,建好人才的平台。我们既要看到我们人才培养确实非常紧迫,时不我待,马上就得做,马上就得投入,我们恨不得明天就干,但是,不一定后天就见成效。所以,它是一个长期过程,它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所以,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搞突击,尤其不能搞政绩工程。在我这一任上就要把人才怎么怎么样,就要听个响,我想如果按照政绩工程来搞,这个人才工程肯定是失败的。   [10:34]

[主持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逝世前,曾发出至今仍牵动着整个中国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对长期以来中国人才问题的诘问与反思,请您谈谈“钱学森之问”的看法。   [10:35]

[吴江]:现在从“钱学森之问”已经发展到全国、全社会之问了。老的、少的、全社会,不管是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是一件好事情。这才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离我们解决问题就不远了。   [10:37]

[吴江]:首先要看到一个社会环境问题。恩格斯讲到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巨人的时代。我们所说的巨人就是大家,就是大师们。也就是说,需要巨人而产生巨人的时代这是社会变革要求的,所有的大师都是在社会变革当中产生的。   [10:37]

[吴江]:从历史来看,中国的大师有几种,在几个时期当中产生,一个是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群星灿烂,我们出了老子、墨子、孔子、孟子这些大思想家。诸子百家这些大师,并不是什么生活条件好不好,也不因为是高科技发展。   [10:37]

[吴江]:第二个时代就是唐宋时期。这个时候是古诗词、散文、登峰造极,唐宋八大家,四大发明的三大发明都在这个时期,这个时期实际上社会是稳定的,但是生产力是发展的,生产力有一个跨越发展时期,高速发展时期。   [10:38]

[吴江]:第三个时代就是五四运动前后。就像文艺复兴,这时候的文化以新文化运动,我们出了不少思想家、汉语学家、教育家、比如鲁迅、胡适、蔡元培,包括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在这个时期从西南联大走出来的,社会变革、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确实呼唤着巨人。   [10:39]

[吴江]:今天是什么时代?今天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期,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巨变时期,全世界人都看到了中国的巨变。我们在问自己,在这样一个巨变的伟大复兴的时期,我们应该看到伟大人物的集体的涌现。我想这是钱学森的本意,钱学森大师的本意就是本应该有大师的出现,没有道理不出现。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这是从具体一个领域来讲,我想,总体趋势应该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商界、文化界,包括我们的科技领域,我们的科教文卫战线,应该说有不少领军人物。比如王选这些人,我们有很多很多。但是,和我们大家所期盼的大师、大家,还是有距离的,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10:39]

[吴江]: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真正的大师必然会在这个时代出现,是迟早的事情,而且会群体性的出现。这个信心必须要树立。包括我们获得诺贝尔奖,都应该树立这样的信念。   [10:41]

[吴江]:比如“钱学森之问”,首先钱老觉得应该出来。他针对的是教育领域,针对的是一个教育领域,从教育领域来讲首先思考什么?首先思考是我们的教师,我们培养杰出的人才,应该首先来源于杰出的教师,教师应该是大师,教师应该是杰出人才。我们今天的教师还是需要呼吁我们的教师成为大师,我们的教师要做科研,我们高等院校的老师、教授应该给他松绑,不要让他一天老是在那儿发愁自己的职称问题、房子问题、票子问题、子女就业问题,他天天考虑的都是这些后顾之忧不行,你得让他潜心研究,让他潜心带学生,让他无忧无虑地去搞创造发明。当然,从教师本身来说,也有怎么教学、教书育人、怎么创造知识、创造更新的知识,有一个刻苦发奋的问题。   [10:41]

[吴江]:我想我们的学生杰出人才的培养,要依托我们的教授。大学就是孕育大师的地方。   [10:42]

[吴江]:再一个就是我们的校长。我们的校长得是大师,我们的校长得成为大教育家,你要成为大教育家,你要懂得教育规律,要按照现代的教学方式、教学体制来办学。为什么老说我们现在行政化、官本位?你不能引导我们的校长整天琢磨着你是副部级还是正厅级,整天在那琢磨的是我什么时候能熬上这个级别,能享受这个待遇,我想这样的校长怎么能够成为大教育家?没有这样大师级的校长产生,怎么会培养大师级的教师,怎么会培养大师级的学生?   [10:43]

[吴江]:跟着可能回到我们的政府职能转变上,又回到我们的体制上,这个体制就是政府切实转变职能,确实要让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体,独立的主体。现在都是政府的部门,每个司长、每个处长都在管着校长,都在管着教学资源,都按照政府的意志在管学校,我们怎么培养?期待我们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10:44]

[吴江]:当然杰出人才需要从娃娃抓起,需要从孩子抓起,需要从幼儿教师、中学教师,从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抓起,这样我们才能营造一个很好的社会氛围、社会环境。我想,钱老之问,问出了我们全国人民的一种呼声。也就是说,我们从体制、机制上解决这个问题一定会找到办法   [10:45]

[主持人]: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马上就要结束了,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吴院长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内涵做了界定,对人才工作会议的亮点做了清晰、全面、深刻的解读。同时也对网友们关心的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引进的人才工作的各个环节谈了自己的观点,也提到了很多政策建议,相信能给网友们了解人才工作、领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带来很多帮助和启发。再次感谢吴院长做客我们的访谈室,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下期再见!   [10:45]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主办:央媒时代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中心
联合主办: 北京东方视报传媒  广州报加视传媒 

指导:全国重质量守信用品牌单位创建活动组织委员会
央媒品牌万里行活动组委会  子贡儒商(北京)文化研究院
中国儒商文化研究会(中国实学研究会儒商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儒商编辑部  中国乡土书画艺术研究院  中国国际名牌发展委员会  中国乡土艺术团
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民俗文化专业委员会  世界华人商贸联谊总会权威品牌评审委员会
支持:华商杂志社  世界论坛报  世界华商联合会  求实当代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中国营销学会  北京国研和谐研究中心   中元品牌价值研究中心
广东省小商品协会  深圳市小商品协会  
E-mail:zgjdft@126.com   
工作QQ:981680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