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在只给政策不给拨款的情况下,学校保持一定规模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下,许多中职学校在总体生源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学校既得利益,多招几个学生,想尽了办法。这几天,四眼先生回鄂西北荆山深处的老家避暑,有幸目睹了一些中职学校在这里招生的实况,不由得感慨万千。
同一个院子的老李家的明明,是我看着长大的,今年已经初三毕业。据说中考分不算高,上重点高中是没戏了。“那明明准备上哪儿读书去呢?”看着消息闭塞的李大哥没有我熟悉的城里的家长那么着急,我有些迷惑。
“哎,我正准备让你帮我参考一下的。上高中吧,明子学习成绩一般,将来高中毕业后大学肯定考不上,拿个毕业证就的去打工。现在电视上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很难,一个高中生打工又能做些什么呢?......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吧,我了解了一下的,表面上说得很好,但是实际上也不行。虽说国家大的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可是现在的许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像人口贩子一样把学生招到学校去了以后没几个月就开始与沿海地带的工厂联系,然后就把学生送出去打工......”
“国家不是有规定的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般都是三年制的啊!”听李大哥这么说,我很吃惊。
“是啊,可是现在的学校哪管这些!他们知道许多学生家长的心思:反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证有保证,早晚都是出去打工,晚出去还不如早出去......”
“现在家里有个毕业生,着实俏着呢!(方言,非常受欢迎的意思。)中考一结束,各学校招生的老师就来了.....”李大嫂见我和李大哥谈的起劲,插进话来。
这时,一阵摩托车响声过后,有人来了。“这是李小明的家吗?”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客气的问道。
李大哥站起身来,把客人迎了进来。
我很有些纳闷,虽说我们同一个院子好几十年,可是我一直没有看见过李大哥家有这样的亲戚。“又是招生的。”李大嫂见我有些狐疑,小声嘀咕着。
“我是XX学校的老师,我们是下来招生的。”老师一落座,就自我介绍起来。
“......李小明这次考的不太好,我想问一下您准备送他到哪儿去读书啊?......”老师上来就直奔主题。
“现在的小孩,都很独立,我们的意见也不见得适合他,到哪儿读书还得他自己做选择。”李大哥回答道。
“喔,这样啊,我建议您们到时候到我们学校去。我们学校啊,是x级重点学校,与XX集团签的有协议,到时候毕业了保证进xx厂,工资高,待遇好,就业有保证。前年你们村的XXX从我们学校毕业,现在在X厂打工,一个月工资五千多.......
.......今年你们村要到位们学校读书的人比较多,XXX,XXX,XXX都去的,到时候你们约到一起去,是个伴儿。”
我的心一阵一阵的揪着,很担心淳朴、老实的李大哥一下子就做了决定。
“反正到上学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再考虑考虑。”李大哥最终的表态让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然而我去感到很意外。
招生老师走后我特意的问李大哥,“你为什么没有立即作出决定,明子就到他们学校去呢?”
“呵呵呵,我们练出来了。从明子中考结束,招生的老师一波又一波的,我们早就练出来了。”李大哥答道。
“都是这样的宣传吗?”我问。
“不是,他们招生的老师策略各式各样。像刚才这样的还属于很低级的。”李大哥说。
“那高级的呢?”我问。
“有出钱请当地老百姓帮忙的;有接学生和家长到学校考察,然后直接就让学生开课的,还有花言巧语之后就收钱报名的。”李大哥答道。
“效果好吗?”我问。
“花钱请当地老百姓帮忙的那就是事先讲好了招一个人多少钱,给钱的事还是有人乐意做的。而像我们山区的孩子一般都没进过多少城,进了城都不想回家,接学生和家长到学校考察,然后直接就让学生开课的效果也还不错,每年都要用大客车接好几批。像我们农村的,都吝惜钱,花言巧语之后就收钱报名的是想不去都不行啊!”
“那教育主管部门就没管吗?”我问。
“据说有,可是他们都只管得了本地的学校和老师,外地的学校和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怎么管的了呢?”
......
回到家里,母亲说这些情况乡亲们都习以为常,但是也有人发现这些招生宣传冲进淳朴的老百姓的生活之后,许多老百姓都很不习惯,轻信宣传的有之,上当的有之。但是他们慢慢的看破这些招生的乱象之后不是觉得入学信息上门的便利,而在心中积淀的却是失望:现在的老师怎么就是这样呢?
听了母亲的话,我不是很赞同。我知道这是作为一个老农民面对这样的招生乱像的一个切身感受,但是同样作为一个老师的我虽然不需要这样去学生家里招生,似乎也觉得这些老师有些不容易。这么热的天,谁不想坐在家里休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