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万里行影响万里品牌影响力万里影响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人物 > 详细内容
贾平凹17年后谈《废都》季老预言将大放光彩
发布时间:2009/7/31  阅读次数:2363  字体大小: 【】 【】【

    贾平凹近影

贾平凹近影    

    

  当年“横空出世”、不久“戛然而止”、随后争议不止的长篇小说《废都》,17年后获准重新出版。包括《废都》和另两部长篇小说《浮躁》、《秦腔》在内的《贾平凹三部》文集,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记者昨天从有关方面获悉,新版《废都》已运抵上海图书批销中心,不日将在上海书城和各书店上架销售。

  17年来,“此处删去菖菖字”已经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废都”式文体。当年,质疑“□□□”里的字是贾平凹和出版商为了炒作故意为之的议论不绝于耳,而贾平凹从未就此作出回应。昨天,在《废都》重版的当口,贾平凹终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个中原委:《废都》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全本与删减本,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之前,至今只正式出过一个版本。而书中出现的“□□□(此处作者删去菖菖字)”的地方,有些确实是作者删去的,有些呢,作者根本就没有写。实际上,现在书上括号内的删去多少字数只是一个虚数,没有准确的数字意义。据了解,旧版《废都》里的“□□□”在新版中将以“……”代替;此外,新旧版《废都》在文字内容上并无二致。

  它让我在隐忍中写作

  “这十几年,《废都》让我在隐忍中写作,所以才出现了《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等一系列作品。”多年后,贾平凹回想当年,“《废都》给我带来的是,‘誉满天下,毁满天下’,《废都》出版前,我被文坛说成是最干净的人;《废都》出版后,我被说成文坛最流氓的一个,流言实在可怕……”但是同时,“《废都》让我信了文学有文学自身的规律,文学有文学的大道理,要坚守文学的品质。作家是社会的观察者,永远要观察这个国家、民族前进的步伐和身影,永远要叙述这个社会的伦理和生活,更要真实地面对现实和自己的内心,尽一个从事作家职业的中国人在这个大时代里的责任和活着的意义。”

  算上盗版约1200万册

  贾平凹说,“《废都》带给我个人的烦恼是最多的,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似乎所有的好事都跟我无关了”;而《废都》带给文坛的,则是由这部作品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盗版问题、文学批评问题、宣传炒作问题、作家权益保护问题等。其实贾平凹忘了一件好事——他一下子拥有了极其庞大的读者群。

  据贾平凹回忆,1993年上半年,《废都》一出来,好多人开着车,带着押车的,用现钱去买。北京出版社一时印不出那么多,就卖版型,一下子卖给了六七家。当年这些厂家差不多都是以10万册为起印数的。据了解这一行的人估计,从1993年下半年起,正版、盗版加起来约有1200万册。贾平凹手头就收集了60余个版本。

  对它所说的话已太多

  17年前,《废都》因敏锐剖析社会变化和知识分子的迷茫、失语等精神状态,引起评论界极大关注。当时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写了关于该书的评论文字,很快就结集成七八十万字的《废都大评》。贾平凹在“《废都》再版序”中写下这样的文字:“关于这本书,别人对它所说的话已经太多了!出版那一年,我能见到的评论册有十几本,加起来厚度超过了它四五倍,以后的十年里,评论的文章依然不绝,字数也近百万。而我从未对它说过一句话,我挑着的是担鸡蛋,集市上的人群都挤着来买,鸡蛋就被挤破了,一地的蛋清蛋黄。”

  对此次再版,贾平凹既喜悦也惶恐。他说,当年,书中对社会的观察带着前瞻性的思索;如今,再看这本书,书中描写的那些情况,在如今已见怪不怪。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年来,人们对文学的认知度提高了,对文学的评价也不仅仅像上世纪90年代初那样,而是回到了文学本身。

  季老预言将大放光彩

  1997年,《废都》获得了法国三大文学奖之一的费米娜文学奖。消息传来,出现了令人称奇的现象,国内大多数媒体在报道时措辞均为“贾平凹的一部长篇小说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这是令贾平凹既难过又兴奋的一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季羡林先生在北京说,‘《废都》20年后将大放光彩’,消息传来,我不信,别人更不信,有人还去北大问过季先生,证实了一下,季先生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本来说,这次书出来,给季先生送一本,没想到……”“还有马原先生,深信不疑《废都》具有的文学价值,这一南一北两个人,给了我很多欣慰。”

  ■相关链接 关于《废都》的评论

  应该说,《废都》是中国20年来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重要,是因为它在1993年出版时,体现了我们当代生活的精神走向的某些重要变化。17年之后,我们看得更为清楚。从某种程度上说,《废都》确实是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分界点的作品,它所表现的对生活的看法、对世界的看法,在上世纪90年代初是极富预见性的。我们现在的精神状况也如《废都》所预言的那样。

  我依然认为《废都》中的“□□□”是一种精心为之的败笔。空缺,彰显了禁忌,同时冒犯了被彰显的禁忌。

  在我看来,那些空缺是一种精心制作的“废文本”,书写和删节都是贾平凹所为,但就文本的直接效果而言,却是无名之手在书写,另一只无名之手在删节。这些“□□□”是当代出版对于明清言情小说的通行处理规则,我认为贾平凹并没有特别的兴趣对这种规则本身做出评论,他只是意识到对这种规则的刻意模仿能够达成他的特定意图,“□□□”让庄之蝶这个人物陷入了真正的道德困境。

  ——《人民文学》主编 李敬泽从叩问存在意义的层面来讲,《废都》是贾平凹所有作品中最典型、最深刻的作品,通过对虚无、颓废、无聊等精神废墟景象的描写,反证了一个时代在理想上的崩溃,在信念上的荒凉,尤其是它在当时的精神预见性至今读起来还那么令人触目惊心。

  虽然《废都》曾因各种因素而备受批评,但事隔十几年后回头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对于知识分子精神命运和存在境遇的探察,的确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

  ——文学评论家 谢有顺(记者 陈熙涵)    (文汇报)

  

阔别17年再见《废都》 贾平凹:兴奋很短 痛很长

  

        谈起《废都》再版,贾平凹感受颇多。记者王健 实习生管晓娜 摄

        17年前尘封《废都》时贾平凹和一帮好友在包裹上的题字。记者王健 实习生管晓娜 摄

        贾平凹的书房里存放着60多个版本的盗版《废都》及其他作品。记者王健 实习生管晓娜 摄

        29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贾平凹仍是老习惯:一盒中华烟,一根接一根地抽,手机隔一会开一次,看看又有多少短信,并且挑拣其中重要的回复一下。7月12号,贾平凹收到了来自作家出版社寄来的《废都》样书,“粉色封面,艳乍得很,挺好。”他说,当日拿到这本与自己“阔别”17年的书,此前一直忐忑的心算是放了下来,但兴奋的感觉只持续了很短时间,随即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困乏,“彻底关机,决定先睡几天再说”。

        媒体并没有因此“体谅”贾平凹,从7月26日有媒体放出风声至今,全国已经有数十家报社电视台想尽办法向贾平凹约时间采访:电话、短信、邮件、传真……所有方式的轮番轰炸表达了媒体对《废都》和贾平凹的关注,这让贾平凹很无奈,甚至有些胆战心惊,“我是真没什么说的了,再说这次声势闹腾大了,一下又把书禁了,可咋整?”

  走到哪儿都有人议论《废都》  只好跑到乡下躲清静

        用贾平凹的话说,《废都》再度出版,自己的兴奋很短暂,痛却是长久的。虽然并不认为《废都》是自己写作生涯中最好的作品,但贾平凹说,《废都》对自己非常重要,“《浮躁》《废都》《秦腔》都是我比较看重的作品,因为这是我自认为的三个时期的代表作,而之后的《高兴》和《秦腔》大概属于一个路子,这样《废都》的分量就最重了。”但就是这样一部被作者看重的作品,却在出版不到半年即遭禁,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图书出版管理处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指示,以“格调低下,夹杂色情描写”的名义查禁《废都》,并对出版部门做了处罚。

        贾平凹摇摇头叹息道:“17年在历史长河中可能只是一瞬,但对一个人而言却很漫长,足以构成生命的四分之一。”那些年,不管走哪,贾平凹都听到人家说《废都》,此书遭遇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无尽争议。看着自己的书写好了不能出,外出眼及所至都是盗版,再加上总有读者拿着盗版书来签名,这让贾平凹心里很不舒服,“那段日子,也是我身体状况最差的时候,因此在朋友的介绍下,到了一个乡村小学校躲清静,调节心情。”可是没想到,就是到了那么偏僻的地方也仍逃不过《废都》带来的阴影,“小学的黑板报上天天贴两张报纸,天天是有关《废都》的大讨论,去河滩边晒晒太阳,随手找张纸垫屁股,结果一看,又是印着讨伐《废都》的报纸。”

        曾相约打开尘封的包裹  愿二十年后皆英雄

        也许是巧合,当年,不少人把再见《废都》的年限都定在了20年,这其中包括了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有“巴蜀鬼才”魏明伦,以及贾平凹自己。

        贾平凹至今对《废都》被禁,自己心情极度灰暗时,听到朋友转述的季羡林先生的一句话念念不忘,“二十年后,《废都》会大放光芒。”他说,这个评价给予了自己很多慰藉和希望。而《废都》17年后再次出版,重现文坛和大众视野的时候,被贾平凹一干好友提起的,还有一个尘封17年的包裹。

        1993年8月,魏明伦以及贾平凹的好友金铮、吴军业等人为安慰心情低落的贾平凹,将一摞《废都》打包,并在打包的牛皮纸上约定了重新打开的日子,其中,魏明伦写的是:“二十年后开封,愿二十年后皆英雄!”而贾平凹也在其上书写了自己对20年后重见《废都》的期待,“二十年后再看此书辉煌!”

        在贾平凹书房的书柜中,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数十本《废都》,还有《废欲》《情都》《欲都》等“姊妹篇”,贾平凹说,“这些书的‘瓤子’都一样,都是《废都》的盗版。”

        据不完全统计,17年中,正式和半正式出版的《废都》有100多万册,盗版却超过了1200万册。而贾平凹自己搜集到的盗版版本,则超过了60个,“倒不是有意收集,是别人让我签书,发现盗版我就留下了。”

        要是奔着“性”去读  就把大事情给误了

        贾平凹说,盗版延续了《废都》的生命,但也正是盗版商们纷纷打出有关书中性描写的“小广告”,把《废都》拉入了“色情低俗”读物的行列。此次在新版中,书中的性描述并没有做删减,贾平凹也表示,新版中,改变最大的就是原来注明的“此处删减多少字”的方框,变成了省略号而已,“当时的社会和现在的社会情况不一样,在这17年中,人们从谈性色变到见怪不怪,人们的价值观和认知都发生了变化。17年,中国文化环境进步了。”

        贾平凹认为,是时代变迁继而产生的价值观的变化导致了读者和社会对《废都》从不认可到认可,书中的性描写只是作为辅助素材和虚构人物的铺垫存在,并非主要内容,也一定不该是读者所关注的书的核心,“关于知识分子的生存境况和对整个社会的记录才是该去梳理的,如果是追着性去看《废都》,那可真的把大事给误了。”

  《废都》重新出版  谢谢读者和时代

        贾平凹的文坛好友在得知《废都》重新出版的消息后,提议一起去嘬一顿庆祝,被贾平凹推辞掉了,“大概半年前,知道《废都》将重新出版以后,对究竟能不能出来一直在操心,但那天北京来电话说开始铺货了,我就直接把手机一关,不再管这个事情。”在贾平凹看来,“书出了,就与咱无关,是社会上的事情了。”而来自媒体的短信虽然都是上海、广东、四川、东北等地相熟的记者,贾平凹还是回绝得很彻底,他狡黠地向记者笑笑,有点孩子气,“我一个都不接,不知道该说什么,我现在最想表达的,只有‘谢谢读者’、‘谢谢这个时代’这两句话。”

        贾平凹反复言及时代对《废都》得以重现的重要性,他说:“写的时候,大概是20年前了,书中有对社会的观察和对社会的前瞻,如今再看这本书,书中描写的那些情况,已经在社会上出现了。这并不是书的作为,而是时代的作为。社会总有一个前进的规律和趋向,只要你认真关注,总会注意到。”   西安晚报 (记者孙欢 实习生张宇阳 惠扬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主办:央媒时代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中心
联合主办: 北京东方视报传媒  广州报加视传媒 

指导:全国重质量守信用品牌单位创建活动组织委员会
央媒品牌万里行活动组委会  子贡儒商(北京)文化研究院
中国儒商文化研究会(中国实学研究会儒商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儒商编辑部  中国乡土书画艺术研究院  中国国际名牌发展委员会  中国乡土艺术团
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民俗文化专业委员会  世界华人商贸联谊总会权威品牌评审委员会
支持:华商杂志社  世界论坛报  世界华商联合会  求实当代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中国营销学会  北京国研和谐研究中心   中元品牌价值研究中心
广东省小商品协会  深圳市小商品协会  
E-mail:zgjdft@126.com   
工作QQ:981680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