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胡其鸣老师是源于曾海波老师给我们布置的职业生涯人物访谈作业。
[大人物/低格调]
【焦点访谈网东方访谈】(图/文/加利利)给胡其鸣老师发了一封邮件,在收到回复同意接受采访的邮件之后,我才去做搜集关于他的相关资料,而之前只知道是他的公司投资了电影《好奇害死猫》。在了解他的身家之后,有些忐忑不安——原来胡其鸣老师是一位大人物,而我仅仅是以个人身份对他采访,并非出于媒体单位性质
“他是北京中视广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还是ESML投资公司董事长,他的旗下拥有着国内最大的数字音乐授权商——“源泉网”。他是新中国第一个独立电影制片人,曾投资拍摄获得包括金鸡奖多个大奖的《无人喝彩》和《牵牛花》,并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改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例如引进票房分账制等)。
他还担任过美国派拉蒙Paramount和环球电影公司的海外合资投资公司UCI大中华地区总代表,为中国引进多个美国大片,如《泰坦尼克号》Titanic等,并投资设计了第一批高质量的多厅影院。
他出生于电影世家,其姑妈胡蝶女士是中国早期著名影后,其母吕恩抗战时期在重庆参加中华话剧社,因饰演话剧《雷雨》中繁漪一角享誉剧坛,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艺主要演员。”
而他却显得如此低调,如此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不论是在放映电影后与观众交流的现场,还是在我和他面对面的对话。
他能在百忙中接受采访,就是对后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一开始我先郑重地表示感谢。谁知我才说了一句,他就乐呵呵得接住话茬说,到这儿不需要客套。然后请我们一起享受他的午后咖啡。在洋溢着浓香的小资情调氛围里,我的紧张和不安不知不觉释放出来了。而我们之间的对话从原来计划的半小时到后来的两小时。
这是一次快乐的采访。
[好学生/好导演]
因为出生电影世家,像张瑞芳等许多大明星都是家里的常客,胡其鸣老师从小就对电影、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形成了心直口快、乐观爽朗的个性。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他的舞台表现能力和鉴赏力似乎与生俱来。小的时候才常常在后台看母亲排练和演出,所以他从不怕上台,随时可以来段小品或朗诵,无论面对观众或镜头,都非常放松。直到现在面对媒体,他也依然如此。
我很奇怪,这样一个人却到清华大学学水利,1982年又去美国学工程理论。
胡老师说,那是因为文革的原因。那个年代,凡是和文艺沾边的人全都被批判,母亲也不例外。即使文革之后,家里就不再允许他选择与文艺沾边的专业,于是他只能选择了理工科。不过若干年后,他还是选择了与电影有关的事业。或许对于职业,热爱是位好老师。
但对于文革年代的生活,他有一番特别的感慨。二年级时学校停课,他觉得自己度过了一个没有学习压力的轻松快乐的童年。玩了几年之后,突然想学习了,便自己找来小学、中学教材自学。由此培养出来的自学能力到大学时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所以他认为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应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
同样,他认为对于一个导演来说,不应以是否获奖作为成功的标准。电影是为观众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的电影节服务。
看来,好电影会赢得观众由衷地喜爱,好导演也是如此。
[远规划/大计划]
对于电影之路,胡其鸣老师有自己的看法和长远的规划。但他谈得很简洁。他说首先电影要让观众喜欢看。其次,中国电影需要培养良好的市场环境,不提倡大投资去拍所谓的大片。三是电影制作应进入工业合作化阶段,既要团队精神,又要分工合作。比如,导演就一心当导演,先把别人写的剧本拍好,而编剧就集中精力去创作,不要一身兼顾导演、编剧、摄影等等诸多身份。或许导演是一家公司,编剧又是另一家公司,各自的职能都非常的专和精。这点是要好好向国外业界学习。
我一直不太了 解胡老师公司参与的“百元电脑计划”, 当问起这是怎么回事儿时,他兴致勃勃地打开笔记本电脑,点击相关网站详细地向我们介绍这个那种造型可爱的电脑和那个大计划。遇到一些我们不懂的名词术语,胡老师还在白板上给我们写出来并作解释。
原来,由麻省理工学院 (MIT)初发,联合国正大力推行的“每个孩子一台笔记本(OLPC)计划,即开发出廉价的100美元笔记本让每一位贫困儿童都用上笔记本。该电脑大约三个文具盒大小,可挂在墙上,放在书包里,也能放在桌上。“内存不大,但功能不少”,泽凯表示该电脑可支持多种接口和软件,有手写防水键盘、没电时能手摇发电,最重要的是,电脑的成本低到100美元。7个国家,每个国家100万台。中国已有厂家拿下了百元电脑的订单,不过市面上不会有销售,百元电脑多是作为国家采购,来帮助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孩子。”
胡老师说,贫困地区、家庭的孩子不应该是被电脑网络遗忘的人群。网络有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现在的孩子对电脑的掌握和领悟非常快、非常强。而他很乐意为孩子们做一件有益的实事。
[阔思路/抓机遇]
我问胡老师“对年轻人拍电影拍DV有什么看法”,他说,这是好事啊!但他觉得人的性格是复合而多变的,思路一定要开阔,不要过早给自己下定义和设限,职业生涯规划并非僵硬不变的。只要找到合适的机会,就立即抓住就去做。
采访结束之间,我请胡老师在我的采访记录本首页留言,他思忖片刻,挥笔写下:开阔思路,努力与机会成正比!
然后,胡老师欣然与我们合影留念。一位极富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
离开胡老师的公司,我和同伴走在北京冬天的街道里,一路仍在兴奋地回味胡老师的话语及采访的过程。采访并没有完全按原来的提纲僵硬地进行,收获了很多提纲以外的东西。忽然明白“职业生涯规划并非僵硬不变的”这句话的含义。我们丝毫没有感觉迎面拂来的北风之寒意,想起那句诗,吹面不寒杨柳风。对话胡其鸣老师,正似冬天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