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运会议(亚洲TPM)回应全球贸易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
【央媒时代TOP特别关注】近日,通过第十三次泛太平洋海运亚洲大会围绕整个全球的海运技术探讨和相关货主关系,金融,港口和大湾区加速器等问题展开了精彩讨论,充分展示了欧洲,东盟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货运及贸易形式,具有深刻的前沿指导思想和贸易伙伴关系与物流服务行业的精辟分析。会议涉及今年的贸易协定中的增加税收和较大的进出口规则波动性。聚集欧洲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行业伙伴,及全球海运公司和亚洲港口的代表,他们的发言透露中美关系的纷争与不确定性,作为对于中美贸易的摩擦影响如何看待海运业的运力,价格等因素。种种动荡如何让集装箱有更多调整和良好的变化的研究与探讨。
作为全球资深观察机构,会议主办方埃信华迈(IHSmarkit)在会议上,众多分析师和马士基,跨太平洋航运,美国总统轮船等专家指出了经济体的贸易关系不平衡给国际供应链带来的严重影响,最终因货量的减少和关系影响,价格,及汇率方面的挑战,并回应了正面的需求和解决方案,这种形势虽说让运输业感到头疼,但是他们将对货主的充分理解与支持协调发展下仍然对供应链的效率表示了认可。从宏观看来,东南亚国家虽说也相应减少了大约3%,美国进口减少8%,但是海运业仍然有着很好的趋势,在于中国的出口能力引以骄傲,包括了美国的港口,跟中国的贸易关系非常融洽并在港口业务方面取得进一步的进展,而且货物比率相对也是最乐观的。
埃信华迈(IHSmarkit),副总裁peter Tirschewell,凭借了20余年在海运业研究与编辑经验及对亚洲地区的独特信心,问到了马士基航运亚洲副总裁丁泽鹃女士:有关部门碳排放指标的改进措施,及科技,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林宣武先生,如何推动航运的发展和双赢,对策表示充分肯定,这是充分说明应对贸易局势只有正面的影响而没有感觉阻力的原因。
“对于充满变数的贸易格局,我们仍然有信心对一带一路的政策在引领更好的货运发展上”,一带一路联盟创始人Ben Simpendorfer,他的观点是对于大湾区GDP巨大的增长,也是丝路的成功力,湾区以世界级趋势,全球化打进一带一路的市场,湾区的几点优势是:密度的提升,铁路建设,制造中心,产业升级,贸易连接,将会扩展出口和吞吐量,同时也表明将在丝路投资和增加竞争力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
因为集装箱对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影响力,我们可以在会议中看到,船公司对运费压力控制,供需情况,速度提升,成本定价有着更多的科学规范.分析和结果即将延伸至全球贸易观察和货主更加明确的指引。(智慧城市杂志社记者郭伟现场报道,央媒时代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