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洁 中外画坛的新生力量——言情画派
新华网新加坡7月27日电
记者张永兴

(玉洁)
被誉为新加坡画坛“后起之秀”的玉洁女士将于8月6日至11日,携自己近年创作的近80幅国画与油画作品,首次在中国北京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参加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近日,玉洁欣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畅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中国河山的无限热爱。
玉洁女士祖籍中国海南文昌,现为中西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她于1944年出生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后随家人移居狮城。多年来,玉洁始终酷爱绘画艺术,不仅喜欢收藏名家字画,而且时常与包括众多中国画家在内的画坛同行交流创作心得。
玉洁走上绘画之路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1988年至1994年,玉洁在经营画廊期间,曾遍访中国及东南亚的名山大川,与许多中国画家有缘相识。中华故土的壮美风光以及博大的文化底蕴令她陶醉其中,李可染、张大千、齐白石等国画大师的作品更引起她的浓厚兴趣。
1999年,玉洁毅然开始拾笔作画,跻身专业画家行列,并迅速跃升为其中的佼佼者,可谓大器晚成。她擅长描绘山水风光,风情人物,工笔花鸟,尤其牡丹,无论是群芳争艳、春意盎然的大写意,还是一枝独秀、风骨遒劲的特写,都氤氲着春的生机,飘溢着美的动感,流淌着花的神韵,生动传神,别有情致。神游于花的海洋,五彩缤纷的牡丹或羞涩可人,风姿绰约;或花貌如玉,婀娜多姿;或流金溢彩,姹紫嫣红;不仅使人联想到诗人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千古诗句。工笔牡丹通过巧妙的构图、刻意的西画处理和色彩的把握,追求气韵生动、空蒙悠远的美学意境,韵外之致,带给我们无尽的思索。
(玉洁作品《鸿运双侣》)
画里画外无不流露出对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的无限敬重,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很多人在欣赏了她的山水画之后都感慨地说,玉洁领悟了生活的真谛,画遍人间尽是爱。
(玉洁作品《花开富贵》)
玉洁擅长国画与油画,并在传统国画技法中吸收和借鉴了西洋油画的诸多长处,使二者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她的画风独特、笔法娴熟,重传统而不拘泥,勇于创新突破,在点与线、墨与色、形与神、精与气的处理上实现完美与和谐。
(玉洁作品《捧扇仕女》)
玉洁认为,国画除了华人以外,应让所有人都能看得懂,理解其所要表达的丰富内涵。她时常在作品中自由运用不同的手法和色泽,充分展现丰富的想像力,并大胆尝试在国画水彩中加入少许炳烯颜料,从而使画面呈现更多的层次变化。
(玉洁《连年有余》)
(玉洁《秋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