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馨
历来有所成就的艺术家,除了天资的聪颖,勤奋的学习、刻苦的训练、敏锐的观察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为了使自己笔端的老虎能够形神毕肖、活灵活现,画虎名家都想方设法近距离观察老虎,留下了绘画史上的佳话。
俗话说:“老虎不吃人,恶名声在外”,虽然贵为兽中之王,有“一啸风生谷,睡卧草木惊,此君深隐处,鹿兔尽无声”的旷世雄风,但老虎活动于深山密林,除了被它呑食的人和猎户以外,一般人很难见到,画家想画老虎,却找不到临摹的对象,一些人只好把和老虎形态象似的猫搬上图画。五代石恪有一幅《二祖调心图》,画中那只睡眼惺忪的猛虎,看上去就是只猫。同时代的另一位画家归厉真,也喜欢画虎,见不到真虎,便在夜间悄悄观察猫捉老鼠的种种情态,以便从中得到启发,听说邻村捉回来一只老虎,他连忙跑去观看,猛虎那健美雄壮的体魄,五彩斑斓的皮毛,额头上隐隐可见的“王”字,都使他大为惊叹,可是,当他画出的虎被猎户见到后,却评价说猫气多于虎气。归厉真痛下决心,到深山老林老虎出没的地方搭了一个棚子,细心观察老虎的形态,见到饿虎捕食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后,才总算见到了虎的神韵,后来画的虎威猛雄健,看到他的虎画,似乎可以听到崩山吞日、万壑雷鸣的虎啸。
有些画家为了和老虎零距离接触,还亲自喂养老虎。画家光元鲲(1905--1974),画的虎能够自成一家,突破前人的樊篱,这和他早年曾经喂养一只小虎有关。抗战期间,光元鲲在重庆的集市上,从打柴娃手中买下了一只幼虎,亲自饲养,直到抗战胜利,要返回老家安徽了,才把虎送给了动物园。养虎的经历,使他对虎的习性,以及虎的体态结构,虎纹的特征有了详尽的了解。
画虎名声最大,还养过两只老虎的,要数张善子了。民国年间,张善子和他的弟弟张大千在苏州网师园居住,为了把虎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张善子除经常到动物园观察写生外,还先后豢养过两只老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已经够让人钦佩了,张善子却敢于虎同眠,他的虎儿有宵夜习惯,半夜就常到寝室里,把头伸进帐子里,吻醒熟睡的主人,他就起来调一、二十个鸡蛋喂它,然后各自去睡。与老虎朝夕相伴下,老虎的觅食、饮水、洗浴、戏嬉、闲睡、寻猎等各种情态,张善子无不了然于心,他笔下的“山大王”,呼之欲出,从而成了有口皆碑的画虎大家。
有趣的是,虎作为一种生猛野兽,都于威猛雄健挂钩,好像是男人的象征,近年来北京画家王建民,拓展出一片画虎的新天地来。王老师为画好东北虎,经常到动物园观察、写生、拍照,揣摩东北虎的形体特征和生活习性,捕捉东北虎的各种动态、眼神和表情。他画的虎,既有英雄气慨,也有儿女情长,老虎母子的温柔依恋,猛虎家族的天伦之乐,都在他笔下行到了表现,说不定那一天,猛虎细嗅蔷薇的诗意境象也会出现在他的画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