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万里行影响万里品牌影响力万里影响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资讯 > 详细内容
广东纳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
发布时间:2010/5/8  阅读次数:1948  字体大小: 【】 【】【

  【中国焦点访谈网最新消息】  (广州日报记者黄蓉芳  通讯员粤科宣)广东纳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到2012年省级财政投入29亿元推进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昨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广东试点工作动员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林浩然和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总工程师陈韶章荣获200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奖励大会授予颁发省科学技术奖共计27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9项,二等奖76项,三等奖165项。特等奖由“广东科学中心建设与管理的创新实践”项目获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宁生,副省长宋海,副省长、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庆良,省政协副主席陈蔚文出席会议。应广东省政府邀请,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及科技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等部委有关司局的负责人到会指导。黄华华、李学勇讲话。会议由朱小丹主持。汪洋、李学勇、黄华华分别向林浩然院士、陈韶章高级工程师,特等奖及其他奖项的获奖代表颁奖。宋海宣读《关于颁发200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通报》。

  黄华华在讲话中说,2009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二,其中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经济绩效等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首次同时跃居全国首位;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突破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三。获得国家973计划(含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11项,全国排名从过去的十名之后跃升至第三位。

  黄华华指出,这次中央八部委把广东省纳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将省部自主创新合作提升到国家层面来实施,更加突出组织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为完备的创新条件、更为完善的体制机制、更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全面深化省部自主创新合作的重大举措,对于广东推动经济加快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具有重大意义。      黄华华要求,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广东试点工作,要紧紧把握试点工作的关键环节,着力抓好“六个突出”,一是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二是突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努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突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效支撑;四是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五是突出高新区建设,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六是突出国内外科技合作,强化高端创新资源的整合共享。

  李学勇在讲话中指出,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全省开展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的重要决策,对于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广东省的试点方案,总体思路明确,地方特色鲜明,重点任务突出,措施保障有力,到2012年省级财政投入29亿元推进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

  高校科研院所不再以论文论英雄

  又讯  (记者黄蓉芳  通讯员粤科宣)记者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广东试点工作动员大会上获悉,根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今后高校和科研院所考核将不再以论文论英雄,而是进行分类考核。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广东省试点方案》(科技部批复稿)明确规定,加强对国有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考核,将企业研发投入纳入利润考核指标。到2012年,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15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以上,建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5个左右。

  广东鼓励珠三角地区组建专业科技金融担保服务机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信贷业务。继续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市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创办科技银行。

  方案再次明确了此前广东已出台的人才引进“奖励”政策。包括创新型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只要引进世界一流水平、对广东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并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科研团队,省财政给予8000万至1亿元的专项工作经费;引进1名两院院士,省财政一次性提供5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和100万元(税后)住房补贴等等。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主办:央媒时代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中心
联合主办: 北京东方视报传媒  广州报加视传媒 

指导:全国重质量守信用品牌单位创建活动组织委员会
央媒品牌万里行活动组委会  子贡儒商(北京)文化研究院
中国儒商文化研究会(中国实学研究会儒商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儒商编辑部  中国乡土书画艺术研究院  中国国际名牌发展委员会  中国乡土艺术团
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民俗文化专业委员会  世界华人商贸联谊总会权威品牌评审委员会
支持:华商杂志社  世界论坛报  世界华商联合会  求实当代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中国营销学会  北京国研和谐研究中心   中元品牌价值研究中心
广东省小商品协会  深圳市小商品协会  
E-mail:zgjdft@126.com   
工作QQ:981680790